当前位置: 首页 > 微社区e家通 > 从化区 > 区街新闻 > 正文

从化村民“不信神婆信支部” 新时代文明实践“住”进老百姓心里

信息时报 | 记者 王智汛 通讯员 黄利谊 | 2020-01-09 20:47:35

信息时报讯(记者 王智汛 通讯员 黄利谊)每天早饭过后,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村民明叔做完运动,便如约来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。那里,早有一群村民聚集在一起,聊家长里短,侃国家大事,上到扶贫政策、下至农业技术,他们都知道。明叔说,了解得越多,更加明白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,也越来越相信我们的党支部。“不像以前,大家有什么事宁愿问神婆,也不会想到来党支部咨询。”

通讯员供图

过去,西和村是出名的“神婆村”,现在村民“不信神婆信支部”,原因是新时代文明实践“住”进了群众心里,既丰富村民的物质生活,又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。

物质基础丰富 村民生活更有奔头

这些年来,随着“万花园”项目建设到“美丽乡村”试点,再发展成为如今的西和万花风情小镇,西和村从多年前的偏僻小村庄蝶变成为万花风情小镇的靓丽一隅。

“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,从街口城区进来这里没有一个小时不行,进村的路还很烂,每年都要买石头、沙子来补。”老支书何柏荣回想起以往,不禁感慨起来。现在村里的路越来越宽,还修起了人行道,路灯也装上了,就连公交也通了,进出方便了很多。后来,村里动员每家每户土地搞流转,现在村里3000多亩土地,几乎全部流转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花卉企业。

通讯员供图

从1997年引进第一家花卉企业开始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西和村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花卉产业集群,还发展成为国家农业部和省共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——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域。近年来,村里又以花卉产业为基础,延伸发展乡村观光旅游,不仅改善了村居环境,还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。

“企业多了,农民也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。”西和村党支部书记郑汝相说。以村内企业正欣园艺为例,园艺场有70来个员工,其中40多个是当地村民,年龄多在50岁至60岁之间。园艺场长宋长征说:“村民在这里每个月收入都是3000元起步,多的还有四五千元。既能工作,也能兼顾家里。”

西和村村委委员戚锡平说,很多村民家里有土地流转租金,还有打工的收入,生活都变好了。她1996年嫁到西和村时,有电饭煲的家庭都很少见,现在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成了标配,村里一半的人有了小车,有的人家里还不止一辆。

现在物质丰富了,村民心里也满足了,物质基础的打牢为村民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基础。

精神生活充实 村民精气神提升

2019年12月26日上午,华南师范大学“网红”思政课老师——张永刚博士走进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为乡镇干部群众送去一堂精品思政课,现场座无虚席。“太生动了,让我们对如今所处的新时代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。”从化区城郊街旺城东社区党建指导员刘婉华听完课仍然意犹未尽。除了举办思政课,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都会开展书画、舞蹈等课程。

通讯员供图

“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渴求与日俱增,这种诉求在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尤为明显。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不仅能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,更能营造一种文明向上的生活氛围。”廖一穆表示,西和学堂作为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其中一个特色活动,在2018年开始,不定期地举办了书画和舞蹈培训班,受到了西和村不少孩子和家长的欢迎。此外,为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,西和村还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现代重要节庆日、纪念日,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、文化娱乐、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活动,丰富村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

现在,在村里看不到无所事事的村民,他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,观念变了,思路也更开阔了。“现在活动多了,生活充实很多,没事到实践所看看书,增长见识,偶尔参加文艺活动,舒展筋骨。”村民梅姨说。“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产业为支撑,同时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。村民看到支部能带领大家致富奔康,精神文化也丰富了,也就从心底认可了,自然就不信神婆,相信我们了。”郑汝相说。

信息时报社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

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(C) 粤ICP备14002173号-1 爆料电话:020-34323111 QQ:800023111 官方微博:@ 信息时报

举报及投诉电话:(020)34323133 邮箱:xxsb_gz@163.com
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